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肿瘤防治科普嘉年华现场,市民手持称量匙精准称量5克盐,直观感触每日盐摄入上限。邹乐摄
人民网重庆4月14日电 (陈琦)4月13日,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扬周暨我国抗癌日发动典礼在渝举办,现场发布了《我国肿瘤防治中心科普常识(2025)》,重庆大学隶属肿瘤医院发布了“十大常见癌症误区”,协助民众消除过错的癌症认知。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2022年统计数据显现,癌症新增病例约480万,癌症逝世病例约260万,均位居世界第一。发动典礼上,我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我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标明,当时癌症防治已进入整合医学年代,需经过多学科协作完结精准防治。
“乌丝带”爱心捐发区。重庆大学隶属肿瘤医院供图
重庆大学隶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介绍,跟着医学科技的前进和人们认知的进步,近年来,人们对肿瘤的知道也在不断深化。从病因防备到前期确诊,从个体化医治到恢复护理,癌症防治的科学办法正在不断更新完善,远离高危要素、做好定时筛查等正确理念也逐步家喻户晓,而防备是最经济、最有用的健康战略。
活动现场,来自重庆大学隶属肿瘤医院、重庆市渝北医院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摆开了16个科普主题货摊,构成了一个“科普嘉年华”的大型“游园矩阵”,现场人头攒动。市民不只能够亲身制造中药香囊,体会模仿麻醉插管,了解手术室门背面的事儿;还可参加科普转盘答题集印章兑换好礼,在游园的一起,了解把握科学威望的防癌常识。
《我国肿瘤防治中心科普常识(2025)》正式发布。重庆大学隶属肿瘤医院供图
活动现场还有一个“人气爆棚”的展区——“乌丝带”爱心捐发区。据悉,“乌丝带”爱心捐发举动展开4年来,共收到爱心人士捐出的14915份头发,已制造587份假发免费捐给了癌症患者。“今天光预定来捐发的市民就有850位,别的还有200多人是现场暂时要来义捐的,咱们热心很高,都想为癌症患者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现场,一名工作人员标明。
吴永忠标明,现在,该院已开始建成了包含18个二级肿瘤医院、27个肿瘤标准化医治基地、5个单病种专科联盟、56家医疗协作医院,累计101个成员单位的三级癌症防治网络体系,构成了包含肿瘤挂号、科普宣扬、前期筛查、标准医治、恢复办理的完好肿瘤医治服务链。
活动现场,樊代明院士为市民回答肿瘤防治相关问题。邹乐摄
当天,由我国抗癌协会安排专家编写的《我国肿瘤防治中心科普常识(2025)》正式发布,该书掩盖28个瘤种、41个技能,以通俗易懂的办法为大众共享中心常识。此外,重庆大学隶属肿瘤医院也发布了“十大常见癌症误区”,协助民众消除过错的癌症认知。
据悉,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扬周暨我国抗癌日发动典礼由我国抗癌协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能协会一起主办。
十大常见癌症误区
误区1:癌症会感染?
本相:不会
所谓感染,简略地说,便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经过某种途经传达到另一个人身上。感染须具有三个条件:感染源、传达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而临床材料证明,癌症患者并不是感染源。癌症并非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达的疾病。
仅有破例的是器官或安排移植。接受癌症患者捐献器官或安排的人,将来发生移植相关病症的危险会添加。可是,这种危险极低——每万例器官移植中有两例。
尽管癌症不会感染,可是某些可导致底癌症发生率升高的细菌或病毒可感染!比方可导致胃癌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宫颈癌的高危要素HPV(人乳头瘤病毒)、鼻咽癌的高危要素EB病毒、可诱发肝癌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等。防备此类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能够有用防备相关癌症。比方活跃接种HPV疫苗、铲除幽门螺杆菌等。不过话说回来,尽管病毒或细菌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达,但它们引起的癌症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达。
误区2:活检会导致癌细胞分散?
本相:不会
活体安排检(biopsy)——简称“活检”,是指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安排,进行病理学查看的技能。它是确诊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清晰的安排病理学确诊。
许多患者会有此类状况担忧,以为穿刺会刺破肿瘤,活检会引宣布血,简单构成癌细胞的外泄,加速搬运。这其实是患者和非活检专业的医师长久以来的误区。活检使癌细胞分散的或许性很小,癌症的特性便是简单分散、搬运、复发,即便不做活检,癌细胞也或许会搬运。担忧做活检引起癌细胞搬运的主意是过错的。依照标准程序,外科医师运用特别办法并采纳许多办法来防止癌细胞在活检中分散。以及,国内外的医师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的研讨,证明穿刺活检引发搬运的概率微乎其微,根本能够忽略不计。
误区3:化疗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吗?
本相:不会
化疗是化学药物医治的简称,是全身医治的重要手法。化疗药物会对增殖速度较快的细胞发生杀伤作用,它在杀伤癌细胞的一起,也或许损害体内原本就增殖速度较快的细胞,例如毛囊、胃肠道黏膜、骨髓等。因而,许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后,身体常会呈现掉发、吐逆、骨髓按捺等副作用。
化疗是否真的像传言那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呢?其实这种观念有夸张的成分。实际上,化疗是世界卫生安排引荐的惯例医治手法,作为现在癌症医治的有用办法,走到今天有七十多年前史,它的副作用现已显着下降,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接受。化疗副作用一般呈现在化疗后的一周,随后可逐步缓解。对常见的副作用,医师一般会采纳相应办法,提早防备吐逆、骨髓按捺及过敏等,也可根据患者化疗后的反响状况调整药物剂量及计划。
为了削减副作用,患者在化疗前后需留意以下几点:
①留意饮食、养分全面均衡,坚持杰出心态;
②恰当运动、充沛歇息;
③需求长时刻化疗的患者主张选用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港植入;
④化疗后定时复查血惯例、肝肾功,及早发现反常,及时处理;
⑤如有其他不适,需及时就诊或咨询主管医师。
误区4:长时刻服用吗啡等止痛药会上瘾?
本相:不会
癌痛是一种缓慢痛苦,无痛是患者的权力,国内外许多文献报导以及临床经历均标明:标准化个体化运用吗啡等强阿片类药物,一起对患者进行全进程办理,患者的镇痛作用好,成瘾概率极低。强阿片类药物惯例剂量,尤其是缓释制剂或透皮贴剂准时定量给药,发生成瘾的现象是稀有的,发生成瘾的概率低于万分之四。许多患者因为惧怕成瘾,甘愿忍耐痛苦摧残,也不接受标准镇痛,依从性较差,这是不可取的。
药物成瘾性又称药物精力依靠性,是药物滥用导致的一种反映心思反常的行为表现,其特点是单纯以寻求精力享用为用药意图,不择手法和情不自禁地巴望得到药物,用药后取得一种特别的称心如意的“欣快感”,然后根深柢固地在心思上构成了对强阿片类药物的依靠。而痛苦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80%肿瘤患者在医治进程中会呈现癌症痛苦,合理运用阿片类药物能有用止痛,缓解症状,一起控/缓释给药形式缓慢有序地开释阿片类药物,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刻内坚持较安稳状况,根本没有波峰波谷现象,不会敏捷上升到引起快感的浓度。
误区5:肿瘤患者不能吃“发物”?
本相:不必定
“发物”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常见的一个词,是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而构成的用药经历。也是中医“忌口”的代名词,包含一些药物及食物品种。不同的疾病、服用不同的中药乃至不同的中医,给出的“发物”名单或许不同,但富含养分、高蛋白的食物如鱼、虾、牛肉、羊肉、母鸡、鸡蛋、牛奶等,以及刺激性食物如椒、姜、蒜等往往位列“发物”名单。其原因或许与食物蛋白质过敏、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肠激惹)或与正在服用的其他中药有关。现代医学着重食物中的能量和养分素,“发物”的概念是不存在的,肿瘤患者是否能吃上述“发物”需求根据患者本身的养分状况和个体差异。
需求着重的是:肿瘤患者养分不良发生率高,进食量削减、消化功用差、体重下降快或体重低于正常值、骨骼肌削减、贫血等症状遍及,从添加能量摄入、蛋白质摄入的视点,需求在膳食中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含肉、蛋、奶等改进养分不良的状况。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的原因,假如患者对这些“发物”蛋白质过敏,则需求防止。
误区6:运动会导致或加速癌症复发?
本相:不会
部分肿瘤患者出院后惧怕癌症复发,完全不运动或不敢运动,实际上是不可取的。运动作为一种摄生保健办法,是肿瘤患者医治及恢复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肿瘤患者在医院接受正规医治出院后,坚持合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进不良情绪,搬运留意力,坚持杰出的心态,削减郁闷的发生。一起,适度的运动能改进机体的推陈出新,进步身体免疫力,有助于下降放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响,削减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此外,运动还有助于改进患者全体状况,然后推迟癌症复发和搬运,延伸生计期。
因而,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条件答应的状况下,应尽早展开规则合理的运动。尤其是在术后恢复期,应结合本身病况,根据术后恢复、伤口愈合以及患者本身体质等状况归纳考虑,越早训练对身体越好。但关于手术伤口较大,术后膂力显着下降的肿瘤患者,如全身多发骨搬运、骨质损坏显着、胸腹水、心包积液、呼吸困难、血栓构成等根底状况不佳的肿瘤患者,出院后不宜过早运动,先在床上操练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即可。
误区7:恢复出院后不必再随访?
本相:不对
随访是指医院对曾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以通讯或其他的办法,进行定时了解患者病况改变和辅导患者恢复的一种调查办法。一般来说,癌症患者完毕抗肿瘤医治后,医师考虑到该病易复发和搬运的特性,根本上都会主张定时随访,便于实时监测病况改变,以采纳相对应的办法。不过,有些癌症患者却没有知道到随访的重要性,觉得医治都完毕了,不必多此一举,更有甚者还以为“不随访就没事”。
究竟有没有随访的必要呢?胖熊确认必定以及必定地告知咱们:有!必定有!必定有!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部分复发和全身搬运的或许性,所以肿瘤医治长时刻且艰巨的进程。肿瘤患者接受医治后,还应定时进行复查和随访监测。根据疾病的不同,随访时刻略有差异,但一般每3个月或许半年一次,5年今后可1年一次。
有人惧怕随访是因为担忧随访查出复发和搬运。但事实上,活跃的随访对按捺肿瘤复发搬运是十分必要的。在随访中,医师首要调查患者的医治作用及并发症,并根据随访的状况和复查成果来调整用药或许医治计划。从长远来看,随访可取得某一医治计划的长时刻作用、削减并发症然后延伸生计时刻,有利于筛选出更有用的医治办法。
误区8:肿瘤标志物反常升高便是癌?
本相:不必定
肿瘤标志物,望文生义,便是指肿瘤细胞在成长进程中排泄、开释到血液等体液中的物质,包含蛋白质、激素、酶等物质,正常人健康状况下一般不会升高,它能够存在于肿瘤安排和肿瘤细胞内,也能够开释到血液、胸水、腹水等体液中,一般选用血液化验的办法来进行检测。
健康人的肿瘤标志物一般是正常的,但不是一切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状况下都提示恶性肿瘤,健康人的生理改变、部分良性疾病的患者,也有或许呈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状况,例如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妊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或许会引起CEA的升高,而肝脏肾脏功用反常、肝硬化、缓慢活动性肝炎、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许导致CEA、糖抗原CA125升高。
那么扫除上述生理状况及良性疾病,假如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考虑肿瘤需求进行慎重判别,肿瘤标志物升高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轻度升高,另一种是显着升高,但单纯肿瘤标志物升高,没有CT、磁共振等印象学查看根据,不能作为癌症的确诊根据。假如发现一个或多个肿瘤标志物显着升高,高出正常几倍、几十倍,则需警觉癌症的发生。可是也并非必定,需求结合患者的病史、印象学查看等状况进行归纳确诊。
误区9:放疗后身体带有辐射?
本相:不对
许多肿瘤患者在放疗完结回家后不敢抱孩子,不敢触摸家人,觉得身上还有辐射,会影响家人身体健康。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
肿瘤放疗分为外照耀和内照耀。外照耀是指肿瘤患者接受外部放疗机器的照耀。放疗设备宣布的高能射线对肿瘤安排进行直接和直接杀伤,患者接受的辐射是瞬间发生、瞬间作用、瞬间消失的,患者不会变成放射源。当外照耀中止后,医治用的射线也就会随之消失,患者身体不会带着或残留辐射,所以不会对周围人群的健康发生不良影响。
内照耀是指把放射性物质植入到肿瘤患者体内,最常见的是后装医治和放射性粒子植入医治。后装医治是把放射性物体放置在患者体内进行5~30分钟不等的照耀,当拿出放射源后,患者体内不会带有放射线。需求留意的是放射性粒子植入医治,因为植入后会在患者体内放置一段时刻,此刻,身体会宣布低剂量的辐射,且不断衰减,处于安全可控的规模内。因而,选用放射性粒子植入医治的患者,在放射性衰减期间,主张远离儿童、孕妈妈等特别人群,与周围人群坚持一米左右的间隔。
误区10:选用饥饿疗法能够饿死肿瘤?
本相:不能够
许多人心存担忧,会不会吃得越好,越给肿瘤供给了养分?那就不吃或少吃来“饿死”肿瘤能够吗?这是十分过错的观念!恰恰相反,养分摄入缺乏会让正常细胞难以发挥生理功用,炸毁人体本身的免疫力,会使肿瘤细胞大举掠取正常安排细胞养分,进一步加速养分不良、安排器官受损、免疫功用下降,然后下降肿瘤患者日子质量,乃至加速患者逝世。
国际上现已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肿瘤患者获取养分后,其正向作用是能够必定的。当患者有了满足的养分做支撑,再配以药物医治、化疗、放疗和手术,能够使患者反抗肿瘤的才能变得更强壮、更坚实。所以咱们鼓舞患者尽或许确保养分状况,做到能吃、善吃、多吃。而当患者无法进食时,需给予肠内养分。
当然,现在没有根据显现吃得太好会促进肿瘤细胞成长,合理的养分支撑对改进患者养分状况、增强患者体质、进步医治作用、改进日子质量及延伸生计时刻等都有活跃作用,不能因担忧添加养分会促进肿瘤成长而削减养分支撑。不过,咱们也不能因而不管不顾,许多、过量摄入超出人体接受规模的养分,导致过为己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