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芳村,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商场和集散地,多年来它还有着另一个嘹亮的称号——“茶叶华尔街”。这一姓名的由来并不杂乱,由于在芳村,历来都有两种茶叶:一种是用来喝的茶叶,一种则是用来炒的“金融茶”。
走在芳村大大小小的茶叶商场之中,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出资”“保藏”“收回”等字样不断呈现在一些茶叶店招牌上。这也标明,茶叶在芳村早已成为一个全新的出资理财门路,有人借此一夜暴富,有人败尽家业……
(芳村茶叶商场中,不少店肆招牌都有“出资”“保藏”等字样。吴瞬/摄)
“‘昌世茶’的爆雷在芳村是前所未有的。近些年在芳村跑路的品牌许多,‘昌世茶’在本年也不是第一家,仅仅影响没那么恶劣罢了。”在一位参加“昌世茶”炒作的茶商看来,炒茶与炒股并无差异。
跟着“昌世茶”的烟雾逐渐散去,芳村正在康复安静,新的“昌世茶”却在暗自成长、酝酿。
回归安静的芳村
12月初,“‘00后’收割5亿元后跑路”“5万元一夜间跌到3000元”“许多茶商围堵‘昌世茶’门店”……这一串串令人震惊的数字,揭开了芳村“金融茶”的冰山一角,也让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普普通通的茶叶价格竟然也能高达数万元,乃至在以数亿元的规划进行生意、生意。
“昌世茶”的爆雷事情并不杂乱。本年9月,一位“00后”的潮汕小伙在芳村打造了一款名为“昌世茶”的新普洱茶品牌,内行内不断经过口口相传扩展宣扬,还邀请了明星助阵,“昌世茶”一会儿在芳村火了起来。
(“昌世茶”在茶叶商场中设置的横幅广告。吴瞬/摄)
在爆雷前,“昌世茶”总共发布了5款产品,以其间一款“昌世全国”为例,行情价从9月1日的每提(357克/片,7片/提)3万元上涨至10月15日的每提6.5万元,“昌世茶”的茶品招引了从业者的眼球,那位“00后”的潮汕小伙也一度被称为“茶界少帅”。
在相关的茶生意渠道上,充满着对“昌世茶”的赞许,一份发布在10月9日的谈论就写道:这款茶的好,信赖已经成为商场一致,从上市之初的35000元到现在的53000元,假如不是茶品的价值被认可,不行能在短短一个月就得到这样的成果,结合近期“高烧不退”的生意热度,这款茶的活泼行情还在延伸,不少茶友也都在等候时机……
但没想到的是,这位“茶界少帅”彻底不讲“武德”,“金融茶”在芳村爆雷并不罕见,但往往整个炒作周期会继续一两年,但没想到这次的周期仅有3个月,不少参加“昌世茶”炒作的茶商瞬间被这一操作打懵了。芳村的一位茶商告知证券时报记者:“咱们许多茶商和加盟商在11月底的晚上都还在打款给他们,成果他们第二天就跑路,也不做任何收回,眼睁睁看着咱们5万多元买的茶,终究(价值)只剩下3000元。”
随后即12月初,许多茶商围堵“昌世茶”门店的一幕在各大交际媒体上疯传,芳村“金融茶”“茶叶华尔街”等名号开端响遍全国。
跟着“昌世茶”爆雷引发的烟雾逐渐散去,证券时报记者在近期实地看望了芳村和“昌世茶”门店地点的古桥茶街:偌大的芳村茶叶商场人并不多,古桥茶街更是较为冷清,“昌世茶”门店也早已被塑料布整体遮住。对此,现场的一位茶商表明:“主要是这个事影响太坏了,前面几天每天都有许多人和自媒体过来摄影、打卡,为了防止费事,商场管理处就把‘昌世茶’门店给遮了起来。”
(“昌世茶”门店已封闭,当地商场用塑料布将店肆遮挡了起来。吴瞬/摄 )
在“昌世茶”事情热度下降后,芳村的茶叶商场也康复了安静,但茶商们也遍及反应,本年的茶叶生意很难做,不少茶商的正常生意都断崖式跌落。当地一位茶商刘鹏(化名)就告知记者:“茶叶是一个非必需品,有钱时许多人就会多喝茶、喝好茶,但现在不太景气,茶叶更不好卖。尤其是现在电商兴旺,散客底子都在网上买茶叶,前几年偶然还会有散客过来,但这几年底子都没有散客了。我的生意本年下降了70%到80%,每个月还有一万多元的房租等硬性开销。”
不过,极为挖苦的一幕是,古桥茶街的一条巷子中还张贴着一条“传世好茶选昌世”的巨幅广告,但在广告的下方,便是当地大街拉的一条反诈防骗横幅:“坚持一颗平常心,高息出资‘钓饵’不动”,其间的“钓饵”二字格外招眼。
(“昌世茶”在茶叶商场中设置的广告。吴瞬/摄)
茶商:炒茶跟炒股没差异
在造访多位茶商后,记者发现在芳村有着完彻底全不同的两类商户:
一类是视“金融茶”为祸不单行的茶商,数十年如一日就靠买茶卖茶为生,所售茶叶价格多在数十元至数百元间;
一类则是以为“金融茶”存在即合理,在正常运营茶叶生意的一起,兼职炒作“金融茶”挣钱,还有一些人则是专职炒茶。
“咱们跟那一帮炒茶的便是是非分明,我也历来不信赖一夜暴富那一套,老老实实干事、本本分分做人。”老陈是一个潮汕人,他们夫妻二人在芳村运营茶叶店已有近二十年时刻,这些年他们夫妻从未参加过“金融茶”炒作,也历来都不去探问“金融茶”相关的事。
刘鹏则是归于第二类茶商,他的门店就在“昌世茶”门店的正对面。他告知记者,他这一次也购买了十几万元的“昌世茶”,在爆雷后也很爽性认赌服输,以4000元到6000元一提的价格把手里的“昌世茶”卖掉了。
关于“金融茶”,刘鹏以为存在即合理,什么产品是用来炒的,什么产品是用来喝的,咱们都很清楚,炒茶跟抢手的炒鞋、炒酒并无差异。本次“昌世茶”爆雷后,相当大的言辞都以为参加炒作的茶商是活该,对此刘鹏也并不避忌:“正常,咱们看得很透,的确是活该,你参加炒作当然就有赚有亏,这个自身没有对错。”
不过,另一位参加“昌世茶”炒作的茶商陈丽(化名)则对言辞上以为他们活该的观念极为愤恨。陈丽也是在高点买入“昌世茶”被套,她表明:“我不是说我必定是受害者,可是我周边的人的确受害的许多,他们必定便是有预谋来做这个局。现在外界或许都以为茶叶商场老板都比较有钱,现在有人盯着他们的钱也是很正常的。假如有人是有预谋去做这个事,他们就应该遭到法令的制裁,而不是反过来责备咱们这些受害者。”
关于炒茶过程中是否涉及到赌(命运)的问题,刘鹏以为,炒股也相同是在赌。“其实这个跟股票界说都是差不多的,你炒股票还没看到东西,但炒茶至少还有现货,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普洱茶跟其他茶不相同的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经过时刻沉积后,一些十几、二十年的老茶稀缺性就跟茅台相同,咱们炒的也便是这个稀缺性。”刘鹏表明,与白酒相似,某闻名普洱茶品牌就像是茶叶中的“贵州茅台”,参加炒作的人数许多,品牌影响力大,价格安稳、动摇小;而“昌世茶”就像是茅台镇上的别的一些酒,也有人参加炒作,一起价格动摇更大,挣钱亏钱的概率也更大。
“假如你们非要以为这便是赌,我也无法跟你解说。”陈丽则开门见山地说。
生意渠道助推“金消融”
说到“金融茶”的来历,永久离不开的一个论题便是吴远之及其创立的大益茶。据了解,将普洱茶作为出资的现象,大致是从2006年开端呈现预兆,到2013年左右到达高峰,再到今日的十几年间,“金融茶”不断爆雷、不断暴升。尤其是在2008年前后,大益茶在全国推出了1000多家专营店,选用高调包装、定量配货等方法,将号字茶系列普洱茶打形成奢侈品,一起内行业界不断向外界灌注“普洱茶越陈越香”、老茶比新茶贵的观念,由此带来显着的增值空间,这也成了普洱茶金融特点的底子地点。
除了对现货茶的炒作,“金融茶”还开展出了期货商场。在期货形式下,只需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商交纳定金,但不做实践生意,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商再卖给下一个茶商,如此循环往复、“伐鼓传花”。其间,当然也免不了“自己卖,自己买”的抬价方法,导致普洱茶的价格暴升暴跌,“金融茶”的名声也由此而来。
乃至在芳村的一处茶叶商场中,证券时报记者看到,该商场在一块宣扬栏上也清晰写道:“支撑树立电子生意渠道,立异茶叶拍卖、引进直播新业态建立网络渠道经济、期货等生意形式……”
现在,不管“金融茶”自身是否合理,经过多年开展,“金融茶”在芳村已形成了一个完好的产业链或者说炒作链:从茶叶的源头厂家、到各大茶叶品牌,到为数许多的经销商、加盟商,再到数量更为巨大的散户买家集体,以及不时呈现的茶托等各种中心人物,构成了炒作“金融茶”的主体。
在这一产业链之中,还有一个极为要害的人物——行情生意渠道。据芳村的茶商们介绍,现在在芳村稀有家专门盯梢各类茶叶品牌价格走势的行情生意渠道——每一种茶叶都有好像股票代码相同的编号,输入编号或称号就能实时盯梢相关产品的价格涨跌、行情走势,每天上涨多少、每月上涨多少,跟股票行情软件简直一模相同。
一起,这些渠道还能给炒家们供给互动沟通、生意的模块,“找茶”“出茶”的生意两边都能非常顺利地检查产品涨跌以及寻找到生意对手。乃至生意渠道上还能看到不少对一些新品牌或一些“金融茶”的介绍、行情趋势剖析等许多内容。
这些渠道还有一个要害的功用是,为生意两边供给了“严厉验货、正品判定、专业仓储”服务,这一服务彻底打消了“金融茶”生意中的不确定性和信赖度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茶”生意的鼓起。
一位常常运用相关渠道的芳村茶商告知记者:“渠道上面的信息还挺精确的,一般都是他们的业务员在商场上跑来跑去了解、搜集相关产品的成交价格,所以他们的价格信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价,真实性也挺高。”
不过,需求留意的是,在这些渠道上,也充满着许多针对相关产品的“吹捧言辞”,如前文所述对“昌世茶”的单方面吹捧等等。因而,陈丽对这些渠道也充满了怨气:“咱们觉得他们的信息也是有许多可操控性的,人家(渠道)赚了钱给老板说好话也很正常。”
行走在法令边际
在“金融茶”这一场伐鼓传花的大戏中,一旦稍有不小心就或许万劫不复,“昌世茶”爆雷的经验已极为深入。
“据我了解,在这次‘昌世茶’的炒作过程中,有人拿2000多万元真金白银投进去,几百万元规划参加其间的人就更多了。在资金来历上,他们有的是用自有资金,有的是跟亲戚朋友凑的,还有人则是套现信用卡和刷网贷的钱做出资,这部分人或许最惨了。”芳村的一位茶商说。
但在遭受这些圈套后,茶商往往“维权”困难。上述茶商表明:“针对操盘方现在是很难立案、科罪的,由于他们不会留那么显着的凭据给你。在参加炒作的过程中,相关操盘方也越来越聪明,不会明面许诺回购、保价等,往往会经过其他方法来为自己‘增信’,并且还有茶托来哄抬价格,在芳村这种氛围下,你很难控制自己不去参加。但归根究底,这些行为多多少少会跟不合法集资、欺诈沾边。”
对此,浙江百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蒋华勤表明,在这场“金融茶”的炒作“游戏”中,假如没有爆雷,参加者只需恪守“游戏”的规矩,应该是民事法令意思自治准则所答应的。假如“游戏”操盘者违背游戏规矩,形成其他参加者实践丢失,其他“游戏”参加者索赔的话,或许要承当赔偿丢失的民事法令责任。“游戏”失利,导致参加者血本无归(即一般所说的爆雷),那么要看操盘者的片面成心以及资金流历来判别案子的性质,或许涉嫌不合法吸收大众存款罪或集资欺诈罪。
“针对这类案子,我个人倾向涉嫌集资欺诈罪。由于‘游戏’操盘者一开端便是以不合法占有别人金钱为意图来操作的,压根就没有让出资者取得报答或得到清偿的计划。‘游戏’的终究成果便是整体或部分参加者血本无归。假如所获资金是用于浪费的话,那就彻底符合集资欺诈罪的一切构成要件。”蒋华勤说。
不难发现,不管操盘方将茶叶包装得多么富丽,在整个“金融茶”的生意环节中,无可防止地会触及一些法令红线或灰色地带,乃至开端不断向更大规模延伸。
一位在深圳作业的王女士就告知证券时报记者:“我朋友前段时刻就让我参加生意‘金融茶’,我也不明白其间的套路。大致是我朋友要去买一款‘金融茶’,但她资金不太够,我出3万元参加其间,持有大约半年时刻,到期后把茶叶按约好价格卖出,估量我能得到收益1万元,高出的部分与我无关。并且他们说这款茶的庄家实力雄厚,肯定不会爆雷跑路。但我估量,一旦爆雷,我这笔钱必定是拿不回来了。”
在这一布景下,监管部门也屡次发表“金融茶”危险。
2021年下半年,广东、云南等多地监管部门与茶叶行业协会均发布文件,提示金融茶产品危险,指出“金融茶炒买方法和价格泡沫次生危险极大”。
2023年6月3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举行“整治普洱茶‘金融茶’乱象”专题座谈会,痛斥“金融茶”乱象危害大、影响深,危害顾客利益,损坏商场流转次序。
2023年10月,福建省发布了关于防备以“金融茶”“理财茶”等名义施行不合法集资的危险提示。
12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也发布了《“金融茶”“理财茶”?赌局圈套!》的文章,里边说到单个茶企打着出售高端茶叶的名义,许诺必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法予以回购,以骗得不合法利润。
但惋惜的是,近些年来“金融茶”爆雷层出不穷,部分炒家赔得血本无归,但仍然有许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参加其间。刘鹏坦言:“金融茶的炒作,一方面是操盘方钻法令缝隙,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人的贪性。从受害者而言,有些或许也显着知道他们会出事,但一路看着飞涨的茶叶价格,你很难不心动不参加进去。”
事实上,“昌世茶”的爆雷并非结局。在芳村,还有一幕正在演出的大戏:有人正在用“地板价”收买“昌世茶”,寄望着“昌世茶”重整旗鼓、重整旗鼓……而在“金融茶”乱象下,“昌世茶”的爆雷并非第一个,也绝非终究一个,在相关生意渠道上,数十个茶叶品牌仍然活泼其间,下一个“昌世茶”也正在暗自成长、酝酿。
来历:证券时报
声明:数据宝一切资讯内容不构成出资主张,股市有危险,出资需谨慎。
责编:林丽峰
校正:祝甜婷
数据宝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立异媒体。
在微商商场中,由明星兴办、代言、站台的品牌不可胜数。其间,有些公司已破产清算,有的因虚伪宣扬被处分,有的曾堕入涉嫌传销风云但现在仍在正常运营。
2021年2月7日,北京嘉玲世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发布告知,称其以无法清偿到期债款、资不抵债为由,向法院请求进行破产清算。企查查显现,同年4月9日,该企业已依法刊出经营执照。公司的“下线”宣告闻名影视明星刘嘉玲创建的护肤品牌“嘉玲”完毕了7年的生命。
2020年11月4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发布题为《平顶山市商场监督管理局、浙江姬存希化装品有限公司非诉履行检查行政裁定书》,内容显现,多名大牌明星代言的微商品牌“姬存希”因涉嫌传销被冻住银行账户。2021年12月,姬存希经销商因发布虚伪广告,被处分1100元。本年5月,九派新闻联络多位姬存希署理,其表明,“仍在卖货,可接收新署理。”
王萍曾是牛蒡大王的署理,在发现上圈套后致力于维权,却屡遭受阻。她说,牛蒡大王会给维权群中一些为首的署理、群管理员补偿金,作为交流,取得补偿金的署理需求保护群次序,不再捣乱。
【1】牛蒡大王:公司不在注册地址运营,法人无法取得联络,被载入运营反常名录
王萍是做服装行业身世的,在成都开了个八十平米的服装店,靠回头客吃饭。
遇见牛蒡大王之前,她正阅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瞒着老公炒股,失利了,用车典当借款,每个月还要还五千多元按揭。
她很着急,想早一点作业。可是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外边作业欠好找,又要看孩子,使用网络买卖的微商“牛蒡大王”就这么恰如其分地呈现在她日子里。
品牌许诺包送客户,经过查核才干晋级
2019年3月,失业在家的王萍在手机上看到牛蒡大王的广告。她身边老早就有人找她加盟微商,图的是她朋友圈里的许多顾客。可她瞧不起微商,不屑于在朋友圈刷屏,向周围亲朋推销产品。
可是牛蒡大王不相同。在地铁口、地铁大屏幕等各种宣扬案牍里,牛蒡大王许诺会分给流量。“流量”是牛蒡大王的专业术语,意思是客户。只需成为牛蒡大王的“董事”,客户无限送,三个月就能回本。
做了十多年生意,王萍深知开展客户不易,她被“包送客户”招引了。何况,她信任渠道,“渠道应该是正规的吧。”
先要交19800元成为总代,以及1000元押金。成为总代后,要常常“上课”。上课的内容,无非是谁谁谁跟着他,挣了多少钱,怎样怎样好,“满是洗这种脑”。跟了几天后,导师告知她,现在有一个晋级为董事的名额。
总代拿货,牛蒡茶八九十元一盒,做了董过后就变成了六十元一盒。晋级后货可以以批发价进,而且不需求一次性提完,可以卖多少提多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很快又要提价。本来14万可以晋级的,之后会需求十六万八千。
导师把这些事例发给她。她心潮汹涌。
王萍阅历了牛蒡茶的几个时期,一开端,牛蒡茶是郭富城、林志颖,后来是柳岩打的广告。
可是,王萍一盒都卖出去过。
一直到9月,公司分了十几个流量给她。所谓流量,是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微信号。王萍得到的这十几个“流量”,满是学生和其他署理,许多连老友请求都没经过。
3月参与做总代,4月晋级为董事,期间还要训练。有一本话术,让他们读书、查核,要过关了才干进入董事群。首要是考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哪里出产,有什么成效等等。也考反响程度,顾客这样问,要怎样答复。而且,仍旧把他人挣钱的依据发过去,“误导他人”。
这些查核一度让她觉得公司是正规的。
那些日子,她在尽力消化材料,简直看了两个月,顺畅经过了查核。
导师连哄带骂,要求学员打钱囤货
六月底,直觉告知她不对劲,但她找不到问题在哪。
她的导师依妈妈随时拉群讲课,“讲的都是洗我脑的话”,而且叫她们打钱,底子不在乎有没有卖出去货。卖不出去的话,依妈妈叫她们囤货,不囤就会遭受咒骂。王萍总结,依妈妈的话术是,连哄带骂,一瞬间说他人听她的话挣钱了怎样的,一瞬间又骂。
听到这些话,王萍坦言,仍是激动汹涌的,觉得跟着依妈妈,出路光亮。依妈妈的人设是这样的,她会告知学员,只需把前期作业做好了,把客户对接给她,她就来协助搞定。可问题在于,几个月以来,她底子没取得学员。
依妈妈也鼓舞她自己开展下线,可是她想,公司既然会包分客户,又何须自己开展呢?何况,她看不惯微商从亲朋处拉人头的做法。就连之前卖服装,她都不会向亲朋宣扬,“跟亲属朋友经商,你再廉价他们都觉得贵。”做了牛蒡大王后,她总共就开展了一个人,便是她的街坊。
他们是老街坊了,相互了解,知道对方人品都不错。街坊看她每天拿着牛蒡大王的材料看的仔细,也知道她早年便是做服装生意的,认为她不会骗自己,就交钱跟了她。
街坊做了三个月,感觉自己谈锋欠好做不了,便要求退出,王萍所以把钱退给她。
为了更好了解产品效果,她自己也会吃。一开端的胶原蛋白,她吃了一个月,“觉得真的有效果”。吃完今后,一切人看到她,都说她瘦了,“其实我也没瘦身”。后来的牛蒡茶,她也煮着让全家喝。她给九派新闻记者介绍起牛蒡茶的效果,“这便是一种天然植物,没什么增加,仍是温性的护肝的。”她说有一次去爬山,一群朋友里,就她和老公跑得最快,“一边跑一边还不喘气的那种,精力非常充分。”她想,那是牛蒡茶的效果。
为了获利,她办了六七张信用卡来回倒,每个月光是手续费都要好几百。真实还不上信用卡,她不得已悄然去找母亲借钱。人到中年,还得靠将近80岁的母亲接济,“真实是没办法了。”“那时分,就只有自己在家里悄然哭。”
好在,母亲帮她还完钱今后,她轻松了不少,本来典当的车子也拿回来了。
为什么没得到任何一点赢利的状况下,仍是投了那么多钱?“由于人道是贪婪的。”王萍说。她其时想着,全部都会变好,今后就好了。做总代的时分没分到流量,想的不是渠道的问题,而是觉得自己投钱太少不配得到更多流量,“那时分便是想挣钱,一门心思便是为了钱。”
渠道制止署理互加微信,维权者拿补偿需签保密协议
直到当年10月,群里一个人私信她要不要维权,告知她这便是个圈套,她才幡然醒悟。
之前,渠道的规则是不可以互加老友、互通私信。上家告知他们,公司有监控软件,他们私下里任何行为都会被监控。“咱们其时有一万块钱的押金在他们手上,说加了微信的话,就不能退押金。”但为什么不能加老友呢?商家说,没有为什么,规则便是规则。
不过王萍仍是加了两三个了解的署理的微信,她们私下里会问问对方流量怎样,成果我们都相同,都没流量。
得知牛蒡大王是个圈套后,王萍决议参与维权。
据《今天印度》等印媒11月3日报导,当地时间1日,印度北方邦一场婚宴上发生意外,一名新郎在婚礼庆典上得到新娘家赠送的一辆新车,但由于不会开车引发撞人事端,导致1死4伤。
印媒称,这名24岁的新郎是一名差人,他在婚礼上得到一辆新车作为陪嫁品。在新娘的哥哥要求他把车开到会场内后,这名新郎所驾驭的车子失去了操控,撞到了正在用餐的客人,导致1死4伤。印媒称,新郎并不会开车,但仍然决议试驾。他在驾车时没有踩刹车而是踩了油门,导致了此次撞人事端。现在,新郎已被拘留。
(来历:海外网 张霓)